中大件产品使用美国海外仓,仓储费如何计算才最省钱?
做跨境的都知道,小件货走海外仓,成本好控、周转快。
但如果你卖的是中大件产品——比如家具、家电、运动器材、电动工具这类,一不留神,仓储费就能吃掉你不少利润。
那问题来了:
同样的货,别人放仓库一个月花500块,你花800块,差在哪?
今天咱们不绕弯,直接讲清楚:
中大件在美国海外仓,仓储费到底是怎么算的?
又该怎么算,才能最省钱?
一、先搞明白:仓储费是怎么收的?
别以为仓库就是按“放多久”收钱那么简单。
对于中大件,计费方式更复杂,主要看三个东西:
体积(CBM)或占地面积(sq ft)
重量(公斤或磅)
存放时间(天数)
不同仓库可能采用不同的计费标准,但常见的是:
按立方米/天收费:比如 $0.8 / CBM / 天
按平方英尺/月收费:比如 $5 / sq ft / 月
或者按托盘位(Pallet Space) 收费:20−35 / 托 / 月
举个例子:
你发一个落地灯,装箱后尺寸 0.8m x 0.4m x 1.2m,重量18kg。
算下来体积约 0.38 CBM,占地面面积约 0.32 平方米(≈3.45 sq ft)。
如果按 0.8/CBM/天算:0.38×0.8×30=9.12/月
如果按 5/sqft/月算:3.45×5=17.25/月
看到没?计费方式不同,价格差一倍都不止。
所以第一件事:问清仓库按什么单位收费。
二、计费方式选对了,能省一大笔
针对中大件,建议优先选择按体积(CBM)计费的仓库。
为什么?
因为中大件虽然占地大,但很多时候是“空心”的,比如家具、帐篷、健身器材。
按占地面积算,你得多付钱;按体积算,反而更划算。
小技巧:
如果你的产品可以折叠、拆卸、压缩包装,尽量在发货前优化。
哪怕体积减少10%,长期下来也是实打实的节省。
三、时间越长,费用越高?没错,而且是阶梯式涨价
很多仓库对中大件实行阶梯式仓储费,越放越贵。
常见结构如下:
存放时长 | 费率(CBM/天) |
---|---|
1 - 30 天 | $0.6 |
31 - 60 天 | $1.0 |
61 - 90 天 | $1.5 |
90 天以上 | $2.0+ |
还是刚才那个落地灯,0.38 CBM:
放30天:0.38 × 0.6 × 30 = $6.84
放60天:前30天 6.84+后30天0.38×1.0×30=18.24
放90天:总费用直接飙到 $32.58
看出趋势了吗?
超过30天,费用开始明显上涨;超过60天,基本就是“惩罚性收费”了。
所以结论很直接:
别囤货,快进快出。
四、旺季前备货,也要控制节奏
黑五、网一前,大家都想多备点货。
但中大件占地方大,仓库也紧张,很多会在Q4(10-12月)加收旺季附加费。
比如:
原价 0.8/CBM/天→涨到1.2 / CBM / 天
托盘费从 25→涨到35
省钱策略:
提前1-2个月分批发货,避开10月集中入仓高峰
和仓库沟通,锁定部分仓位,避免临时涨价
预估销量,宁可少发一点,也不要压太多滞销库存
五、怎么算才最省钱?三个实操建议
精确计算单均仓储成本
别只看总费用。
假设你放了5个CBM的货,一个月花了 120,总共发了200单。那每单摊下来的仓储费是:120÷200=0.6
这个数字越低越好。
设定库存预警线
比如:同一SKU存放超过45天,就启动促销或清仓。
避免进入高价区间。
定期复盘,优化SKU结构
哪些产品周转慢?哪些占地方但卖得少?
该砍的砍,该改包装的改。
中大件最怕“死库存”。
想要了解更多关于环至美海外仓详情,可登录我们的官方网站:http://www.huanzhimei.com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