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外仓发货失败谁负责?丢件、破损如何理赔?
把货发到海外仓,本以为万事大吉,结果客户下单后,仓库却说发不了货——标签打错了、库存对不上、包裹破损,甚至货直接找不到了。这时候问题来了:这些责任到底算谁的?损失能不能赔?怎么赔?
这些问题,很多卖家都遇到过。今天我们就来理一理:海外仓发货失败,责任在谁?遇到丢件、破损,又该怎么处理。
发货失败,先看原因出在哪
发货失败不是单一事件,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。不同的原因,责任归属也不同。
如果是因为卖家提供的信息有误,比如地址写错、产品编码填错、未按要求贴标,导致仓库无法正常操作,那责任在卖家,仓库通常不承担责任。
如果是因为仓库操作失误,比如该发的货没发、发错了型号、漏贴追踪号、打包不当导致运输途中破损,那责任就在海外仓服务商,他们需要承担相应赔偿。
还有一种情况是不可抗力或第三方问题,比如海关扣货、航班取消、快递公司丢件等。这类问题要看合同约定,通常服务商会在合理范围内协助处理,但不一定全额赔偿。
丢件到底谁来赔?
货物在海外仓期间丢失,是最让卖家头疼的问题之一。
只要你是正常入库存、有完整入库记录的货物,海外仓就有保管义务。如果后来发现库存对不上,仓库无法提供出库或签收证明,那基本可以认定是仓库管理出了问题。
在这种情况下,海外仓服务商应当承担赔偿责任。
法律依据也很明确。根据《民法典》第八百三十二条,承运人或保管人对运输或保管过程中货物的毁损、灭失承担赔偿责任,除非能证明是因不可抗力、货物自身性质或托运人过错造成的。
所以,如果你的货明明入了库,最后却“人间蒸发”,而仓库拿不出有效证据说明去向,那就得赔。
破损理赔怎么算?
破损分两种:一种是入仓时就破损,一种是出库或运输过程中破损。
如果是入仓时破损,责任通常在头程物流。海外仓会在收货时拍照验货,发现问题会第一时间反馈。如果你没及时处理,后续再提赔偿,仓库可能不认。
如果是出库时包装完好,但客户收到时破损,那要看最后一程是谁负责的。如果是仓库打包发运的,打包不当导致破损,仓库要负责;但如果打包没问题,是快递运输中造成的,那就属于快递公司的责任范围。
关键点在于:有没有证据?入库照片、出库记录、物流轨迹、客户反馈,这些都得留着。
赔偿金额怎么定?
很多卖家最关心的不是“能不能赔”,而是“能赔多少”。
一般来说,赔偿会参考以下几个因素:
货物的实际采购成本(需提供发票或采购记录);
在平台上的销售价格(需提供销售记录);
货物的折旧情况(比如库存时间过长,价值可能打折);
是否购买了额外保险。
法院在判例中也提到,如果卖家无法提供充分证据证明货物价值,法院会根据同类产品市场价、销售记录等综合酌定赔偿金额。
比如苏州中院审理的一起海外仓丢货案,卖家无法提供全部货物的价值证明,最终法院结合单品售价和库存时间,酌定赔偿金额为5.5万元。
所以,留证据很重要。别等到出事了才发现发票丢了、记录没了。
如何避免扯皮?合同要写清楚
很多纠纷的根源,是合作时没把规则说清楚。
建议在和海外仓签约时,明确以下几点:
服务范围:包含哪些操作,哪些是增值服务;
丢件赔偿标准:按采购价赔?销售价赔?有没有上限?
破损处理流程:谁来认定责任,多久内反馈;
争议解决方式:是否支持国内诉讼或仲裁。
最好选择有中国主体的海外仓服务商,万一发生纠纷,可以在国内法院起诉,省去跨国维权的麻烦。
出事了该怎么办?
第一时间沟通:发现问题马上联系仓库,要求提供操作记录、监控、物流信息。
收集证据:保存好入库单、订单记录、沟通截图、客户反馈等。
书面索赔:正式发函或邮件提出赔偿要求,写明损失明细。
协商解决:大多数服务商愿意协商处理,避免影响声誉。
法律途径:如果协商无果,且金额较大,可以考虑起诉。
总结
海外仓发货失败,责任归属要看具体原因。
因仓库操作失误导致的丢件、破损,服务商应当赔偿。
但赔偿能否顺利拿到,关键看你有没有证据、合同有没有约定。
别等出事才想起来查合同、找发票。
平时就把流程管好,把记录存好,才能在问题发生时,有理有据地维护自己的权益。
想要了解更多关于环至美海外仓详情,可登录我们的官方网站:http://www.huanzhimei.com/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